查看原文
其他

激动人心!剧场比肩百老汇,网游圣地Chinajoy:上海将成全球影视之都、演艺之都、电竞之都......

2017-12-18 上观新闻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于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50条”)。


上海的文化版图改写之路正式开启。


众源母基金

领航上海文化产业投资新篇章


一只基金可以在其中起到多大作用?


12月15日,在解读“文创50条”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指出:


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在突出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抓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建设。通过多措并举构建“补、贷、投、保”相联动的文创投融资体系,汇集政府、银行、投资机构等各方优势形成文创金融生态圈。尤其将重点打造总规模50亿元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和总规模100亿元的众源母基金。


众源母基金,是中国第一只由国有传媒集团主导发起,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业母基金。母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管理规模30亿元。


这只成立至今仅有月余的基金,有什么特别之处?


上海报业集团社长、众源母基金董事长 裘新认为:


众源母基金的优势来自于三大方面。


第一,是专业专注。“众源核心团队是多年文化新媒体产业运营、母基金投资管理和股权直接投资的经验组合,以专业和高度布局投资,更能深刻理解本行业的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因为理解、热爱、有积累,所以专注。因为专注、聚焦,所以更有能力在市场的喧嚣、躁动中坚持独立的方法论,不看风口看终局,把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的存在,选择项目的效率和精准度也越高。”


第二,是资源优势。“众源要做‘带着资源的资本’。众源出身‘国家队’,由主管部门(市委宣传部)牵头、产业资本(上海报业集团)发起,能够准确把握政策走向,占据核心产业资源,在行业管理要求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之间创新架构设计,并从政策合规、战略优化、管理提升、市场开拓等主要方面为企业定制‘资源’、创造价值。‘融资’除了融资金,更重要的是融资源。众源具备布局、深耕大文化领域各个环节的资源优势。”


第三,是市场运作。“众源正在努力打好两张牌,既依托国有资源,又充分尊重产业发展、互联网传播和基金运作的规律,市场化团队受托运营管理,募集渠道市场化、投资项目市场化、决策流程市场化。管理团队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与投资人实现利益共享。”


裘新表示:“上海是一片文创沃土。‘文创50条’如同一场及时雨,将助推上海文创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落实‘文创50条’,金融环境建设、特别是投融资体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众源是一只产业母基金,占据产业链、资金链的最上游,通过对行业内从天使、创投到PE、并购等不同阶段、规模的基金‘雷达式’的扫描,实现对行业的完整覆盖。众源要发挥其作为母基金的引导效应、整合效应、规模效应和放大效应,构建文化产业领域引导资金、产业资本、金融资本、GP(普通合伙人)团队、创新项目等方方面面信息汇聚、资源整合的多赢的产业生态圈。”



上海将全方位打造全球

影视之都

演艺之都

电竞之都

......

↓↓↓


全市22家影院引入IMAX银幕

环上大、松江仓城形成影视企业集聚区


1896年8月11日,上海苏州河北的一处私家花园内,法国文化商人放映了包括《马房失火》等在内的14部“西洋影戏”。这是上海第一次放映电影,也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00多年来,上海始终是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也是华语电影的根系所在。2012年,由上海创作生产的电影收入近4亿元。五年后,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累计票房约44亿,是2012年上海出品电影票房的10倍。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票房近1800万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节。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场次和观影人次超过釜山电影节,仅次于同为A类国际电影节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展商数则仅次于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位列第三。



产业大步流星,曾经的中国电影摇篮正一步步向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努力。


政策保驾护航

全国城市票房居首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影视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为进一步完善上海现代影视工业体系保驾护航。


2011年,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影视局等九部门共同颁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内容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人才、区域发展、摄制服务七大领域。同一年,上海率先成立电影摄制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剧组来上海取景拍摄,为电影企业提供包括政府沟通、拍摄协调、信息服务、人才中介、宣传推广等一条龙拍摄服务,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上海电影拍摄环境。数据显示,近年扶持政策的杠杆作用明显,在上海新落户的影视企业数量、制片备案出品数量、电影票房等各项产业硬指标均有显著增长,已初步形成了制片主体逐步集聚、影视精品逐步涌现、人才梯队初见规模、创作环境逐步优化的良好局面。


近五年,上海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多种市场主体投入影院基础设施建设,电影市场呈现消费火热、票房总量、影院数量、银幕数量稳定增长的局面。截至2017年11月30日,上海影院总数达311家,银幕1764块,成为全国拥有影院数和银幕数最多的城市。上海电影票房达29.64亿元,比2012年全年增长124.5%。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2016年起首次超越北京,位居全国城市票房首位。


201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探索艺术电影的市场之路。到目前为止,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排映近万场,观众近40万人次,不断细分上海电影市场,并吸引南京、常州加入联盟。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其他省市学习借鉴。


此外,上海一直致力于运用新技术提升数字电影视听质量和用户体验质量,目前全市已有22家影院引入IMAX银幕,2016年上海影城成为全球能放映3D/4K/120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仅有五家影院之一。


创作水平提升

亟需对标国际


中国电影史上,上海出品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影片,在大银幕熠熠生辉。如今,上海的电影创制水平不断提升,诸多荣誉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优质电影主体和项目落沪步伐加快。上海目前已引入阿里影业、博纳影业、联瑞影业等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部分知名导演也逐步将创作重点转至上海,来沪设立个人影视公司,在环上大、松江仓城等形成了影视企业集聚区。


创作离不开人才。为了鼓励更多艺术家在上海创作,上海推出了系列名家工作室落户的举措。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王丽萍影视工作室、洪金宝电影工作室先后正式揭牌。同一年,两位著名导演在上海电影人才教育上先后发声:贾樟柯宣布担任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将开发国际化、新型的电影教育体系;陈凯歌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的身份表示,将逐步建成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专业建制。


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上海电影全产业链发展拥有最前沿、最深入的全球化视野与合作优势。2015年,符合国际最高声音制作标准的立鼎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可以与好莱坞一流技术人才直接对接。上海还积极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创新电影人才国际培养模式。如上海科技大学携手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成立编剧培训班,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纷纷推出国际电影大师班。


但上海要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发展的进程中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在地化”制片项目、主创团队,大量专业基础人才外流。拍摄基地较小较散也限制上海影视产业的发展。上海有车墩、胜强、盐仓等影视拍摄基地,但大部分影棚以电视、广告、综艺节目、网络剧拍摄为主,实际用于电影拍摄的专业影棚缺乏,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也跟不上科技进步的需要。特别是缺乏高科技影视后期制作基地,难以吸引国际大片来沪拍摄和制作。由于在上海拍摄的日常支出成本较高,导致不少剧组转向成本相对低廉的城市取景拍摄。此外,上海也缺乏后期制作、专业制景、服装、化妆、演员经纪等细分领域的“隐形”服务企业,鲜有国际大片全流程服务的专业机构。


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需要,上海亟需对标全球顶尖的电影工业化标准体系,高标准谋划影视摄制发展的布局,进一步加强拍摄环境建设、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吸引全球优秀电影人来沪拍片。


打造“1+3+X”产业基地布局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焕发中国电影发祥地新活力,振兴上海影视产业,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上海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将进一步推出配套政策。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构建影视产业目标体系、优化影视产业扶持的政策机制、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创新影视人才培育模式以及促进影视科技创新能力。其中,尤以打造 “1+3+X”产业基地布局夺人眼球。


所谓“1”,即在松江建设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基地以大型高科技摄影棚为主,配套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拍摄制作设施及专业技术服务,与现有仓城、车墩等基地建设充分联动。


所谓“3”,即打造三类有特色的影视摄制服务功能集聚区。其中,人才培养和孵化类功能集聚区包括集聚现有的上戏阿里电影学院、上大温哥华电影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及拥有影视相关专业的东华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院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进一步在大型高科技影视摄制基地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影视教育教学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影视开发投资功能集聚区包括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集聚带、漕溪北路影视制作集聚区、西岸传媒港、静安影视产业基地、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等,重点聚焦影视制片、宣传发行、影视金融、影视产品开发等环节,形成影视产业的多元功能集聚和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开发;影视取景拍摄功能集聚区包括车墩影视基地、胜强影视基地、盐仓影视基地等,探索加强影视取景拍摄与区域旅游的融合发展,组织设计影视主题游线,提升影视旅游发展能级。


所谓“X”,即若干零星分布在全市的影视摄制资源。统筹分布在徐汇、闵行、普陀、宝山、嘉定、崇明等地的拍摄和制作工作室资源,加强沟通联动,形成互补、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


“1+3+x”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加快平台建设和功能积聚,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影视企业和影视项目落户上海,开展影视创意制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人才培训及衍生品的开发等业务,全面提升上海后期制作技术力量,产业协同效应和衍生配套能力,使上海成为国内影视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2016年演出票房约15亿元

剧场比肩百老汇


柏林爱乐乐团、俄罗斯马林斯基芭蕾舞团、音乐剧《西区故事》……


在上海,文化爱好者是幸福的,周末辗转在几个剧场之间“赶场”,第一时间观看世界名团演出,可谓甜蜜的忙碌。据统计,仅2016年,全市剧场举办戏剧、音乐会、演唱会、舞蹈、曲艺等各类演出16000多场,观众1000万人次以上,演出票房约15亿元。亚洲演艺之都轮廓初现,面对观众旺盛需求,上海做好准备了吗?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西区故事》剧照


剧场比肩百老汇

错位发展


“作为剧场运营方,早在剧场设计阶段,我们就介入其中,确保剧场每一寸空间被合理利用,造福观众,而不只是一个漂亮的空壳。”华人梦想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9月动工的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该中心位于奉贤,包括三个室内剧场、两个户外演艺广场,预计2020年落成。这张未来的“南上海艺术名片”,将与嘉定保利大剧院、宝山长滩音乐厅、青浦虹桥百老汇剧场群等,打造上海郊区剧场标杆,吸引优秀演艺资源向郊区辐射。


上海现有剧场145个,2016年中心城区50家剧场举办营业性演出8862场,观众人次达592万,实现演出收入逾9.9亿元,但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首尔等演艺业发达城市相比还显不足,尚未形成像百老汇、西区等空间比邻、内容集聚、票务联动的剧场群。为此上海重点支持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等8个演艺集聚区建设。沿江沿轴两大剧场带基本建成,环人民广场、静安现代戏剧谷、徐汇滨江演艺带等特色演艺集聚区能级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剧场更新,规模更齐全,后发制人。” 一位新剧场设计者说。


2017年5月18日晚,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原创多媒体交响剧场《丝路追梦》在东方艺术中心献演,为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划上完美句号。


目前,一个更为合理而丰富的全市演艺空间布局已全面展开,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戏曲……观众们可以根据不同口味,寻找不同剧场。其中,徐汇滨江剧场群新建“上海梦中心”6个剧场,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等国际一流演艺集聚区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欧美经典剧目,建设国际戏剧娱乐中心;世博园区旅游演出剧场群,建设上海大歌剧院,改造世博大舞台,围绕世博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户外剧场、特色小剧院、艺术品商店、琴行、艺术培训等空间,打造功能复合、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文化集群;现代戏剧谷剧场群以江宁路沿线的美琪大戏院、艺海剧院为主线,向西南与上海戏剧学院、商城剧院、静安800秀等剧院形成互动,以话剧、环境戏剧、经典音乐剧演出为特色。 复兴路汾阳路音乐街、四川北路剧场群、天山路商业体剧场群依托各自区域特色,形成百花齐放格局。


走出演艺集聚区,文化、演出存在于城市空间每个角落。上海将支持社会资本利用商场、厂房、仓储用房、文化遗址等存量设施发展演艺产业。“艺术商圈”进一步扩大辐射圈,鼓励演艺资源走进商业综合体,以体验式、欣赏式、普及式形态,浸润商场的文化氛围,计划打造郊区艺术商圈,把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向郊区倾斜。


借“码头”之利开掘“源头”活水


“什么时候在上海演?”11月中旬,上海昆剧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连演四晚《长生殿》,盛况空前,不少观众在剧团官方微信询问上海的演出时间,在得知全本《长生殿》已经在上海大剧院演过,纷纷后悔“没有赶上”。可见,光有“码头”还远远不够,“源头”决定了亚洲演艺之都“成色”。


《长生殿》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上海共有各类演出主体1669家,文艺表演团体285家,演出经纪机构1239家,但内容原创能力有待加强,除杂技、小剧场话剧、儿童剧外,不少院团创作的单个剧目连续演出场次不超过5场。如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约三百场,舞剧《朱鹮》超过两百场,昆曲《长生殿》场场爆满,如此盛况并不多见,也因此成为各表演团体努力打造精品力作的动力和目标。


《朱鹮》


鼓励国有及民营文艺院团开展创作演出,使全市剧场年演出场次、观演人次、演出票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源头”需要从哪里开掘?上海将继续深入推进‘一团一策’改革,打造上海优秀演艺作品的都市经典版和国际国内巡演版,推动院团在本市剧场年演出场次大幅增加,扩大市场份额,辐射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全世界演出市场。


《海上生民乐》


借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白玉兰”戏剧奖评选、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等“码头泊位”,国内外知名院团和艺术家将原创作品的全球首演、国内首演放在上海,促进交流,上海原创节目也由此扬帆出海。2016年,上海民族乐团《海上生民乐》作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音乐会,广受好评。今年,《海上生民乐》已在国内巡演十余场,并随上海市政府代表团赴希腊,参加庆祝中希建交45周年的文化交流演出。明年2月,《海上生民乐》音乐会版还将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巡演近10场,让世界领略中国当代民乐的魅力。


放眼世界培养人才

加强人才储备


演艺创作与呈现归根结底离不开“人”。唯有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作,才能让“源头”始终有活水,“码头”不断有客流。近年来,上海推动新人新作的力度,一年胜过一年,除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与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新人新作评选活动外,上海市新剧目展演、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吸引更多的青年艺术人才进入平台进行展示。


8月,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立的英国真正好集团签约,在音乐剧产业内容开发、剧目引进、人才培养、影视制作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这是中英文化演出行业领军企业在音乐剧产业达成的首次深度合作。在真正好集团助力下,伦敦艺术教育学校明星教师到上海进行为期四周教学。据了解,上海今后将引进一批全球及国内知名演艺集团在沪设立分支机构,引进和培养一批演艺产业领军人才,探索引进国内外的知名演艺人才培训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演艺人才培训机构,加强演艺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像英国真正好集团般牵手上海的国际知名演艺剧团将会越来越多。


大师们看重上海,离不开好政策。上海自贸试验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鼓励跨国演艺公司和国内知名演艺集团、演出经纪机构落户上海,按照《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可落实资金奖励、出入境便利等鼓励政策等,都成为吸引“凤凰”的“梧桐树”。


同时,演艺之都的另一端——观众群体也在不断成熟。上海将完善公益性专场演出、营业性演出低价票及学生公益票等补贴政策,多渠道培育和扩大观众群体,鼓励市民文化消费,推动文化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企业、市民、政府四位一体的文化惠民新模式。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努力在2018年实现本市大中小学全覆盖。



ChinaJoy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游戏展


动漫游戏展会是行业风向标之一。今年暑假,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和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相继在沪举办,合计入场人次超过50万。其中,ChinaJoy的展会规模继续提升,已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以游戏为主导,覆盖泛娱乐热点领域的泛娱乐交流平台。中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DOTA2上海特级锦标赛”等国际级电竞赛事纷纷落户上海,为游戏衍生市场带来新的成长机遇。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海网络游戏产业总产值达到457亿元,动漫产业年产值约为80亿元。活跃的动漫游戏会展平台及庞大的衍生品消费市场传递出讯号:动漫游戏产业的市场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近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上海将深挖动漫游戏产业市场发展潜力,提升动漫游戏原创能力,深化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加快全球电竞之都建设。“上海有大量的动漫游戏产业孵化园区,开放程度高,同时有着极其严格的行业规范。”CCG组委会宣传总监张炜形容,“上海企业也会不断寻求外部资源去调整自己的发展趋势,它们在动漫游戏领域的竞争力正不断加强。”


动漫游戏“走出去”步伐加快


“国际化”是上海动漫游戏企业的典型特征。


“在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引进了比较多的海外游戏,但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变。去年,上海自主研发网络游戏销售收入约为427.4亿元,占全国近四成。”伽马数据创始人、首席分析师王旭认为,随着自研能力的增强,上海游戏产业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


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的《2016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显示,上海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约为7.7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移动游戏海外销售收入逾四成,同比增长1.5倍。在网页游戏时代就成功将作品打入海外市场的游族网络,所推出的魔幻题材ARPG游戏《Legacy of Discord》在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登顶,实现了ARPG游戏在海外收入的突破;三七互娱发行的《永恒纪元》全球最高月流水超过3.15亿元,海外最高月流水近7000万元;老牌游戏厂商盛大游戏,也借助自身多年的积累,将全球性IP进行二次研发并反馈至海外市场。“一个游戏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我们要利益最大化,就要在全球寻找市场,国产游戏出口海外是必然趋势。”王旭说。


上海动漫企业同样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今日动画推出的国产动画片《泡泡美人鱼》、上海河马动画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3D电影《糖果世界大冒险》等国产动画作品早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动画片的制作从一开始就应具备国际视野。上海是一个创意性的城市,海派文化对中国动漫走向国际非常重要。”上海今日动画董事长张天晓说。4年前,今日动画开始打造“远程控制”的互联网制片管理体系,把动画原创团队留在上海,负责策划、制片、发行、衍生品开发、市场定位和国际对接等核心工作,后期制作团队则分散到世界各地,“上海是一个遥控中心,它的优势是人才和创意,应把上海的动漫企业变成一个制片公司而非制作公司。”


与此同时,这里也吸引着众多动漫游戏厂商“走进来”。上海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研究制定新的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举措,微软、索尼、暴雪、育碧、EA等一批国际游戏大厂均在上海设有子公司。“上海的优势是连接海内外,而通过在这里举办的动漫游戏展会,可以强化这方面的功能。”7月10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闭幕。博览会期间,迪士尼、万代、腾讯动漫、优酷动漫、有妖气、阅文等350家国内外展商参展,初步估计,专业板块活动现场意向交易额达14.4亿元,公众板块活动现场交易额达2.5亿元。“每年通过CCG平台,都有一两百家国内展商跟着各种活动、项目,进入海外动漫游戏市场。而海派企业本身,通常内容更国际化,只要贴上上海标签,在海外市场都非常受欢迎。”


未来,上海还将加快全球电竞之都建设。鼓励投资建设电竞赛事场馆,重点支持建设或改建可承办国际顶级电竞赛事的专业场馆1至2个,规划建设若干个特色体验馆。发展电竞产业集聚区,做强本土电竞赛事品牌,支持国际顶级电竞赛事落户。促进电竞比赛、交易、直播、培训发展,加快品牌建设和衍生品市场开发,打造完整生态圈,为国内著名电竞企业落户扎根营造良好环境。


原创是核心竞争力


动漫游戏“出海”成为可能,离不开上海动漫游戏产业精细化、精品化发展的助推。


“上海是中国网络游戏的发源地,在资本金融环境、人才集聚、游戏监管审批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微屏软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峰认为,游戏行业更新迭代快,从产品研发、立项到投入市场,时间节点如何,与产品接下来在市场上的发展、效益都密切挂钩。自2014年展开“国产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工作以来,上海保持了在游戏出版审批方面的优势,审批速度效率进一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上海报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游戏1356款,占全国最终审批通过的31.5%。


雄厚的资本优势、大量的人才储备,加上政策保驾护航,在动漫游戏领域,上海已逐步形成良性、有序的市场环境。“上海聚集了庞大的消费人群,消费基础扎实,消费者具备足够强的消费能力和正版意识,这种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不可多得。正因如此,行业细分和高端化精细分类越来越明显。”张炜说,“在上海,大家都在凭自己的内容与优质创意争取支持者。”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体量巨大,产业融合趋势明显,新兴消费形态日趋兴盛。但细究之下,也不乏“痛点”。在动漫领域,上海动漫企业小、散、弱,行业规模不大;企业盈利能力差,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动漫行业本身仍缺乏知名形象与品牌。网络游戏领域,企业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大企业占领市场绝大多数份额,挤占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而尽管本市企业的游戏产品众多,产能巨大,但缺少具有原创IP的游戏精品。在许峰看来,动漫游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作为棋牌类的智力游戏竞技平台,对我们来说,打造一款游戏时,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内容还有待挖掘。内容生产者应激发创意,精雕细琢。”


“文创50条”发布后,上海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深挖动漫游戏产业市场发展潜力,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原创中心。预计到2020年,动漫产业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原创能力强、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出现2-3个全球知名的原创动漫形象或品牌;网络游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900亿元,形成至少5-7家年主营收入15亿元以上、百家年主营收入超过亿元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澎湃新闻

相关作者:刘歆宇 李君娜 诸葛漪 张熠

微信编辑:大白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